玩表到现在终于入了第一块卡地亚。卡和劳一样,是一开始我极力想避开的两个牌子。原因无外乎是太大众,没有背透,被诟病不是严肃制表。当然浅薄的我,一直在纠正错误。卡和劳的中古款价格早就起飞了,所以弥补错误先来卡地亚,劳留在最后。
▲发一张定妆照
▲先来4张高光靓图,25年的表龄,成色真的不错
展开剩余83%▲侧着看玑镂纹
▲真的是薄
Cartier(卡地亚)这个名字无需多言。 作为过去一个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推崇的珠宝与腕表品牌之一,Cartier一直是奢华与渴望的象征。尽管其在制表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,但就腕表领域而言,Cartier一直更被视为一家“设计导向”的品牌,而非纯粹意义上的制表品牌。Tank、Crash 和 Santos 等标志性表款,之所以被人铭记,往往首先是因为它们独树一帜的外观设计。直到今天,Cartier仍凭借其非传统美学和无可替代的品牌定位,在钟表收藏界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。
1990年代对许多钟表品牌而言是一个动荡与探索并存的年代。在经历了石英危机的重创后,整个行业犹如劫后余生。品牌或大胆创新,或小心翼翼,生怕再次遭遇“核爆”式的打击。就在机械表开始重新赢得市场关注之际,Cartier也意识到,是时候加强其“真正制表品牌”的形象了。
于是,Collection Privée Cartier Paris(简称 CPCP)系列诞生。这是Cartier当时设立的顶级机械腕表部门,从今天的角度来看,这或许是品牌历史上最英明的决策之一。CPCP的理念非常清晰:将那些广受喜爱的经典表款,重新以更高级的机械机芯打造,并与诸如Piaget、Jaeger-LeCoultre、Frédéric Piguet、Girard-Perregaux等顶级制表厂合作完成。
▲cpcp的背透,只能说聊胜于无
其中,Cartier Tank可谓是品牌最具代表性的腕表之一。自1917年首次问世以来,这款灵感来源于法国雷诺FT-17坦克的矩形腕表,凭借其纤薄的表壳、优雅的表盘设计,至今仍是典雅与隽永的代名词。尽管听起来矛盾,Tank实则是一枚“正装表”。而在近一个世纪的演变过程中,Tank系列不断衍生出多种变体,在保留核心设计语言的同时,各具风格。
1933年,Tank Basculante应运而生,灵感来自Jaeger-LeCoultre的Reverso——一款可翻转保护表盘的运动腕表。Basculante继承了这一理念,但其翻转方式与Reverso不同:后者是横向翻转,而Basculante则是纵向翻折。在旋转过程中,表壳还能保持直立,化身为一枚小巧的桌面座钟。整个翻转过程极为优雅,通过位于表壳中心的轴心操作,佩戴者可用指甲轻轻一拨便完成转换。
▲独一无二的座钟模式
虽然Tank Basculante经历过多个不同版本的演绎,但最为稀有、最具收藏价值的版本之一是Ref. 2499。它隶属于传说中的CPCP系列,配备标志性的扭索饰纹(guilloché)表盘,并在中央饰有CPCP经典“玫瑰花纹”图案。内部搭载超薄的F. Piguet Cal. 610手动上链机芯(Cartier命名为Cal. 060MC),展现出精湛的制表技艺。此外,这枚腕表还采用蓝宝石水晶背透设计,可一窥机芯的精致打磨。值得一提的是,CPCP系列另有一款为迎接千禧年推出的实心背盖版,也同样珍稀而特别。
▲同时代的千禧年翻转cpcp ref 2391
▲千禧年雕刻,限量款
▲1997 150周年纪念款,属于pre cpcp时代,分背透和非背透版本。密底限量150,背透限量15
▲雕花背透还是很迷人的,可惜一表难求
最后来一张大合照,基本上40mm以上的大表径现代款全出掉了,收藏以后专攻近古款。
▲保留唯一的41mm给jd的镂空,剩下一个空位给ap的星轮
▲第一块卡地亚认证
注:以上图文内容来自论坛表友@这是要发啊,如有疑问请联系管理员。
发布于:北京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