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因收取门票引发村民不满,村民们甚至引导游客逃票,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据媒体报道,一位自称是瑶里村的居民表示,长期以来,除了村内三座老建筑外,古镇对所有人免费开放,方便了村民日常通行和游客参观。然而,从7月10日起,古镇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,开始对进入古镇的人员收费。瑶里景区运营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称,他们最近升级了管理,可能对村民出行造成影响,双方正在沟通解决。
这种做法显然没有消除当地居民、商户和游客的疑虑,并且导致了实际中的反对和抵制。瑶里古镇的运营方似乎仍然依赖门票经济,仿佛失去或减少了门票收入就无法维持运营。这种情况与更多景区向体验经济转型,致力于创新经营模式的趋势不符。
当前,传统的“圈地卖票”模式已难以适应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。成功的古镇经营应着眼于打造完整的文旅生态圈,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增值服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如何平衡游客体验、商业效益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,以及如何让本地居民真正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,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。
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该古镇通过“全域住宿、全景免费”策略,将游客引流至住宿和二次消费,餐饮、游船、文化体验等产业链迅速完善,最终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。南浔的经验表明,门票减免并非单纯让利,而是倒逼景区提升服务质量、丰富业态,从而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。
事实上,旅游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。南浔古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当地居民利益的重视。免票政策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,也使本地商业受益。随着客流增长,当地强化了景区管理,改善了基础设施,提升了营商环境,整体旅游业得到显著提升。这种“主客共生”的模式,增强了社区活力和旅游的可持续性。
相比之下,景德镇瑶里古镇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收费模式,其经营理念、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都相对滞后。瑶里古镇过度依赖门票收益,忽视了居民和商户的利益,已经引发了抵触和冲突。
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是动态变化的。如果未能平衡好利益分配,即便居民在初期支持,也可能转为抵触。研究表明,在旅游业饱和型社区,原住民往往对游客激增带来的物价上涨、交通拥堵和噪声污染表示不满,甚至产生敌意。而旅游业实现型社区则因收益广泛分配,居民对旅游持正面态度。瑶里古镇若仍以门票为唯一收入来源,而非通过多元业态增加居民收益,那么居民的配合度或将持续降低,最终影响目的地的体验和口碑。
要达成多方共赢,瑶里古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协调,鼓励居民参与民宿、导览、文创等旅游服务,在商业模式中确保收益共享。同时,平衡文化保护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关系,适度商业化,避免陷入过度商业化的泥潭。丰富在地文化体验,开发独具瑶里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活动,以差异化体验增强游客黏性,提升游客停留时长和消费体验,在“二次消费”上做文章,减少对门票经济的依赖。
古镇旅游的未来不应仅仅是售卖门票,而是能否成为游客生活记忆的一部分。景区运营方与其纠结是否应该收费,不如思考如何以小而精、小而美和小而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游客“愿意留下来消费”。只有跳出“门票经济”的窠臼,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